AI产品经理一篇看懂: AI Agent的未来战局
AI产品经理一篇看懂: AI Agent的未来战局
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这篇文章将带你穿透AIAgent的迷雾,解析它如何重构互联网的流量规则、商业模式和产品逻辑,更将为AI产品经理提供一套应对这场“未来战局”的行动指南。因为这场战争早已打响,而看懂趋势的人,才能站在新的浪潮之巅。
一、发令枪已响:为何AIAgent是每位产品经理的下一个战场
移动互联网之后的“iPhone时刻”
2024年7月,当OpenAI正式发布ChatGPTAgent时,整个科技行业都听到了那声清脆的发令枪响。这并非又一次技术功能的迭代,而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,一个足以重塑数字世界格局的“iPhone时刻”。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——一个后App时代,一个以意图为中心的计算时代。它的到来,正式宣告了那场争夺未来流量总入口的宏大战争已经拉开序幕。
这场变革的规模和速度是惊人的。根据OpenAI公布的数据,其产品每天处理的用户指令已高达25亿条,这个数字折算成年化处理量,已相当于谷歌年搜索总量的18%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增长数据,它是一个明确的信号:用户的行为范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、不可逆转的迁移。我们正从一个通过点击、滑动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时代,迈向一个通过对话、下达目标来完成任务的时代。对于产品经理而言,这不仅意味着机遇,更意味着一场严峻的生存挑战。
解码AIAgent:你的数字化身与个人CEO
对于许多初次接触这个概念的“产品小白”而言,“通用AIAgent”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。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具象的比喻来理解它:它不再是一个只能回答问题的助理,而是一个能够为你自主执行任务的“个人CEO”或“数字化身”。
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是“指令驱动”的。你需要一步步地告诉软件做什么:打开A应用,复制数据,打开B应用,粘贴数据,然后点击发送。
而AIAgent开启的是“意图驱动”的全新范式。你只需告诉它你的最终目标,比如“为我们团队策划一次去海南的团建,预算人均不超过2000元,并协调好所有人的日程”,Agent就会自主地完成整个工作流:跨平台研究航班、在不同网站比价酒店、访问团队共享日历、预订会议室,甚至完成最终的支付。
它理解的是你的高阶意图,而非低阶指令。这种从“工具”到“行动者”的转变,是AIAgent的核心价值所在,也是其颠覆性的根源。
二、产品经理的困境:要么进化,要么被淘汰
AIAgent的崛起,对产品经理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:当用户不再需要与你精心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(GUI)和用户漏斗(UserFunnel)互动时,你的价值在哪里?
在Agent主导的世界里,用户的旅程可能永远不会触及你产品的前端界面。一个任务,从触发到完成,可能完全发生在Agent与你产品API之间的对话中。
这意味着,产品经理必须进行一次深刻的思维转变:
从思考“如何为用户设计产品界面?”转变为思考“如何将我的产品设计成一个能被Agent高效调用的服务?”
那些仍然固守于优化点击率和页面停留时间的产品经理,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为一个即将过时的世界进行“局部优化”,最终被时代所淘汰。
这种转变也预示着一场“指标危机”的到来。我们今天赖以衡量产品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,如日活跃用户(DAU)、月活跃用户(MAU)、会话时长、转化率等,都建立在人类用户的注意力与界面交互之上。然而,Agent带来的“幽灵点击”(ghostclicks)将使这些传统指标彻底失效。
试想,一个Agent为了完成任务,可以在3秒内发起50次“点击”,这显然不是一个有意义的“用户会话”。当用户通过Agent成功完成一笔交易,却从未访问过你的网站时,你又该如何衡量“用户参与度”?
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:产品团队必须开始构建一套全新的、面向Agent时代的指标体系。
未来的关键指标将不再是DAU,而是“任务成功率”(TaskSuccessRate)、“API调用效率”(APICallEfficiency)和“单位意图交付价值”(ValueDeliveredperIntent)。那些能够率先建立并优化这套新指标体系的产品经理,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。
三、伟大的权衡:在“神”与“管家”之间做出选择
核心冲突:“无所不能”vs.“精准可靠”
当前所有Agent产品都面临一个核心的战略抉择,这个抉择深刻地揭示了该领域最核心的矛盾:是追求一个“无所不能的通用性”,还是专注于“又快又好的稳定性”?
我们可以用一个“神”与“管家”的比喻来生动地描绘这场抉择。以OpenAI为代表的通用主义者,正试图创造一个“神”一样的Agent——理论上它无所不能,但现实中它的行为往往难以预测,甚至时常犯错。
而以Perplexity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者和专家,则致力于打造一个完美的“管家”——它的职责范围有限,但对于职责内的每一项任务,它都能以无可挑剔的效率、速度和审慎来完成。
为何当前市场更偏爱“管家”?
市场的风向正在悄然改变。在经历了行业初期对“什么都能做,但什么都做不好”的通用Agent的短暂狂热后,产品迭代的重心开始转向务实。行业参与者们逐渐意识到,一个惊艳的Demo或许能吸引眼球,但只有持续、可靠的价值交付,才能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
这背后是一个基础的产品原则:信任。可靠性是用户信任的基石。一个偶尔能创造奇迹但频繁失败的Agent,会不断侵蚀用户的信任,最终导致流失。相比之下,一个能力边界清晰但每次都能完美完成任务的Agent,则能通过稳定可靠的表现逐步建立起用户的依赖。这正是Perplexity等公司能够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核心原因。
所有Agent公司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:“我怎么能够把吸引住的用户不断地留存下来,然后不断去持续付费?”
答案显而易见:只有通过提高可靠性,专注特定应用场景的“管家”模式,才能真正留住用户。
然而,这场“神”与“管家”的对决并非一成不变。这个看似静态的权衡,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,其平衡点会随着底层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移动。今天,通用主义“神”模型的成功率可能只有12.5%,而专家“管家”模型在其领域内的成功率接近100%,用户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。
但是,随着像GPT-5这样在推理和指令遵循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模型的出现,通用模型的基准可靠性正在稳步提升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未来,当GPT-6或GPT-7将通用模型的可靠性提升到95%时,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届时,“管家”模型有限的能力边界将成为其最大的短板,而那个虽然可靠性略逊一筹但灵活性远超对手的“神”模型,反而可能成为更优越的选择。
这给产品经理的启示是,长期的制胜策略或许不是在“神”与“管家”之间进行一次性的站队,而是构建一个能够动态演进的产品架构。这个架构在初期可能是一个高度可靠的“管家”,专注于一个核心场景;但它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,以便在底层技术跨过关键的“可靠性阈值”后,能够逐步地、平滑地集成更多“神”一般的通用能力。
最终,这场对决的终局可能既不是“神”,也不是“管家”,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形态——“总参谋长”(ChiefofStaff)模型。一个优秀的人类CEO既不会事必躬亲(像“神”一样),也不会只做一项具体工作(像“管家”一样),他/她会领导一个由各领域专家(CFO,CTO,CMO)组成的团队,并进行高效的授权和协同。
未来的Agent操作系统也将以类似的方式运作。当用户提出“预订差旅”的需求时,它不会启动一个通用的浏览器Agent去笨拙地尝试,而是会直接调用一个高度可靠、专门为此设计的“差旅管家”Agent或API。而那些“神”一般的通用能力,将被保留用于处理那些没有现成工具可用的、新颖的、长尾的任务。
这彻底重构了产品经理的目标。与其试图打造那个“统治一切的唯一Agent”,真正的机会在于,为某个特定的垂直领域(如差旅、金融、市场营销)打造出那个“同类最佳”的“管家Agent”。你的产品需要成为未来所有“总参谋长”Agent都渴望纳入其核心“专家团队”的那个不可或缺的一员。
四、新互联网:Agent如何重写产品、流量与价值的规则
AIAgent的崛起绝不仅是一个新工具的出现,它是一个将引发互联网底层逻辑结构性变革的催化剂。它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流量的形态、商业的模式,以及信息的价值。
流量的终结:欢迎来到“幽灵点击”经济时代
未来的互联网,其主要的访问者将不再是人类,而是海量的、代表人类执行任务的AIAgent。它们将代替我们去抓取信息、比较服务、完成交易。这意味着,我们今天所熟知的、以人类眼球为核心的“流量”这个词,其经济价值将趋近于零。
取而代之的,将是无数Agent在网络间穿梭产生的“幽灵点击”(ghostclicks)。在这个新经济体中,网站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它能吸引多少人类访客,而在于其提供的信息是否结构化、其服务是否能被机器高效地理解和调用。基于人类注意力的广告展示位将变得毫无意义,因为Agent“看”不到广告。产品经理必须为这个没有人类访客的互联网做好准备。
新的权力中心:Agent入口之战
当搜索引擎和应用商店不再是用户访问数字世界的主要入口时,新的权力中心将在哪里诞生?
答案是:Agent的入口。
未来的核心战场,将不再是争夺用户的第一次点击,而是争夺成为用户与所有数字服务之间的那个“总代理”。谁能成为用户默认的、处理所有事务的AIAgent,谁就掌握了下一个时代的咽喉要道。这正是Google、OpenAI等巨头不惜一切代价推出自家Agent或协议的根本原因——它们争夺的不是一个产品,而是成为“Agent的Agent”的战略制高点。
对于AI产品经理而言,这意味着新的分发渠道不再是SEO(搜索引擎优化)或ASO(应用商店优化),而是一种全新的“ASO”——“AgentStoreOptimization”(Agent商店优化),即如何让你的服务被主流Agent平台发现、信任并优先推荐。
商业模式的颠覆性革命
Agent的普及将彻底颠覆现有的广告和内容变现模式,并为创作者和SaaS生态带来全新的机遇。
对于内容创作者:未来,高质量的知识产权(如深度文章、专业播客、研究报告)将不再需要依赖平台的广告分成来实现变现。它们可以被Agent直接付费调用,作为其完成研究或生成报告时的“知识源”。创作者的收入将直接与内容本身被消费的价值挂钩,Agent可以直接向创作者支付费用,这种模式对优质内容的创作者将更加友好。
对于广告行业:广告将从“网页展示位”转移到“Agent推荐位”。当Agent为用户提供多个选择时(比如推荐三家餐厅或两个CRM软件),这个推荐的排序本身就成了新的黄金广告位。Agent平台可以向被优先推荐的服务商收费,广告也因此变得更原生、更精准,因为它直接作用于用户的决策点。
对于SaaS生态:这对SaaS(软件即服务)生态无疑是巨大的利好。它们的API和服务可以被Agent直接集成和付费调用。获客方式将从在Google上投放广告,转变为努力成为各大Agent平台工具箱里那个“最好用的工具”。
这种转变也意味着用户界面的“大解绑”。几十年来,公司一直在UI/UX设计上投入巨资,力图通过精美的界面和流畅的交互来赢得用户。但在Agent时代,用户可能永远不会看到你的界面。
用户体验将完全由Agent的对话界面来定义,而非你的产品界面。因此,竞争的基础将从“表示层”(UI/UX设计)急剧转向“服务层”(API的速度、可靠性、成本和功能深度)。
这对那些以设计为核心护城河的公司构成了巨大威胁,但对那些拥有强大后端服务但前端体验欠佳的公司来说,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工程和API设计,将成为新的产品设计。
在这种机器对机器的交互中,信任成为最宝贵的资产。
当一个Agent要代表用户做出选择时,它如何判断哪个服务“最好”?它会依赖一系列复杂的、机器可读的信号:历史任务成功率、API响应延迟、成本效益、用户评价数据、安全合规认证等等。
这将催生一个全新的产业:“声誉即服务”(ReputationasaService),类似于为数字服务建立一套信用评分体系。
AI产品经理的路线图上,必须增加那些能够明确构建这种“机器信任”的功能,例如无可挑剔的API文档、公开透明的服务状态页、清晰的定价模型以及可验证的安全证书。你的新用户是一个理性的、持怀疑态度的AI,你必须为它准备一份完美的“简历”,以赢得它的信任。
五、AI产品经理的Agent时代行动手册
面对如此深刻的范式转移,观望等于落后。产品经理需要立即行动,调整思维,重塑产品战略。
思维转变:从“产品即目的地”到“产品即能力”
第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,是进行一次彻底的思维转变。停止将你的产品视为一个用户需要“访问”的目的地(一个网站或一个App),开始将它视为一个Agent可以“学习”和“调用”的能力。你的产品不再是一个名词,而是一个动词——例如,“去翻译”、“去设计”、“去分析”。你的核心价值在于你所提供的这个“动作”的质量和效率。
一份“Agent就绪”的产品自查清单
进行一次“API优先”的全面审计:你产品的核心价值主张,是否能通过一组干净、文档齐全且稳定可靠的API来交付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么这就是你团队新的P0级(最高优先级)任务。在Agent经济中,你的API就是你的新主页。
定义你的“管家”核心任务:你的产品所执行的、最有价值的、可重复的任务是什么?将这个任务剥离出来,并将其打磨到极致。这是你切入Agent经济的滩头阵地。不要试图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“神”,而要成为在某个特定领域里最出色的“管家”。
构建你的“Agent原生”指标原型:立即开始搭建一个新的数据看板,追踪那些真正重要的未来指标,如API延迟、单次调用的成功率、以及完成单位任务的成本。开始让你的团队逐步摆脱对页面浏览量等虚荣指标的依赖。
成为生态系统的超级用户:你的产品和工程团队必须亲自下场,积极使用LangChain等框架进行构建,并深度体验Perplexity等前沿产品。只有这样,才能培养出对“什么是好的Agent集成体验”的直觉和体感。
六、结语:战争并非即将来临,而是已在进行
变革的齿轮已经开始飞速转动。通用AIAgent的赛道,尽管已有巨头入场,但格局远未尘埃落定,真正的终局之战远未到来。未来的决胜点,将不在于谁能做出最酷炫的演示,而在于谁能率先在可靠性、交互速度和用户留存这三大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。
OpenAI在发布会上也提醒用户,需要将Agent视为一种“新的风险界面”(newrisksurface),并保持应有的谨慎。这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对于所有产品经理、开发者和从业者而言,这场关于未来入口的新战争,已经打响。是时候做好准备,迎接这个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的、全新的数字世界版图了。
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: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杨志勇(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、研究员) 9月12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就
推荐阅读
勇士官宣将退役克莱11号球衣


小刘和拉乌的孩子出生了


花间一梦
2025-09-13 17:04:02
553


张子墨还没养就成了


法国队晋级八强


羡慕允儿有锁锁这样的哥哥


青3选手蒋智豪称病情加重


重庆辟谣为降成本用轻轨运沙


女生说好吧是什么意思


曝巴图姆重返快船

